取消
N个人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个人收藏
N个人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个人收藏

乌鲁木齐人的取暖都经历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4-11-13    浏览次数 :23

住在高楼大厦里睡惯了席梦思的你可曾听过有一种床叫做土炕?寒风凛冽的冬天用惯了地暖、空调的你可曾见过有一种墙叫做火墙?习惯了到银行买天然气到小区物业缴暖气费的你可曾记得有一种取暖方式叫做土暖气?

  土炕火墙时代

  如今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也许都没见过土炕火墙长是什么样的。家住在乌鲁木齐市六道湾的阿依夏木大婶今年50岁了,是土生土长的乌鲁木齐人,从事环卫工作已经19余年了,亲身经历过火炉、火墙、土炕的时代。当提起现在的取暖时,阿依夏木大婶显得非常激动。“以前我们住平房的时候,大冬天的就用土炕、火炉、火墙,要和泥巴、捡柴火、劈柴火、脱煤砖、掏炉灰,墙上都是黑黑的煤灰,大半夜的还要往炉子里添煤,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容易冻着。


  土炕时代炕是寒冬腊月里最温馨的地方。

  阿依夏木大婶介绍说,土炕是由砖和混泥土砌成的,土炕四四方方的,其中的两侧分别靠着房屋的两面墙,其中一面墙外设置了一个或者两个通风孔,炕内是空心的,利用通风孔填充燃烧用的燃料。点燃后,不一会儿,整个土炕上都热乎乎的,“土炕虽然暖和,可是要用柴禾烧,打扫起来又脏又费劲的。”阿依夏木大婶说。

  家住山西巷社区的蒋生灵大爷今年74岁,上世纪90年代就住在现在的大十字那边的平房。提起火墙他显得非常激动。蒋生灵大爷介绍说,火墙由炉膛、火墙体和烟囱三部分构成,是用土炉子或铁皮炉子作为热源的,通过火墙的洞口,使火墙保持温度,供家中取暖,既卫生又省燃料。火墙的炉灶可以做饭,热烟气则通过火墙体供暖。但是火墙里的烟不能及时排出去整个房子都会有煤灰,大晚上的还得往炉子里添煤火墙才能持续热。

  新疆围着火炉(中)吃西瓜的真实写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除了火墙之外,火炉也是新疆人冬天重要的取暖方式。
 燃煤供热时代--“雾”鲁木齐?“乌”鲁木齐!

  上世纪90年代的暖气。

  市供热行办综合科副科长胡欣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一些大的机关和条件好的企事业单位已经住进楼房了。整个城中心楼房和平房大概是对半的,城郊的市民大多还是住的平房。那时,就是一个单位一个锅炉,站在红山顶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座座冒着浓烟的锅炉烟囱。从市郊往城里看,烟尘飘浮在空中,宛如城市上空的“黑锅盖”,乌鲁木齐也有了一个让人尴尬的别称“雾鲁木齐。20世纪初开始集中供暖。表面看上去锅炉减少了,但是城市在长大,人口也在增多,一到冬季,空气污染依然严重。”

  今年70岁的市民王兆忠大爷退休已有十多年了,每天早上都会去人民公园晨练。 “以前冬天的时候不敢太早晨练,因为一大早乌鲁木齐的污染很严重,鼻子里都黑黑的。我们的白衬衣都穿不到第二天,因为穿一天就黑了。冬天下雪的时候雪都是黑的,那时候出门都得才口罩。”

  燃煤供暖让城市上空扣上“黑锅盖”。

  冬天的“雾”鲁木齐。


  煤改气让乌鲁木齐重现蓝天白云

  煤改气施工现场。

  据市供热行办提供的资料,2012年,乌鲁木齐市完成投资121亿元,实施了以“煤改气”为主的一系列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完成对全市所有燃煤锅炉的天然气改造,共拆除大型燃煤锅炉共计431台,新改建燃气锅炉房242座,安装燃气锅炉710台1.29万蒸吨。为进一步巩固“煤改气”成果,2013年,我市重点开展对周边电厂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决定实施热电联产区域天然气供热替代项目。在现状热电联产供热区域内新、改(扩)建80座燃气锅炉房,新建燃气锅炉250台共5500蒸吨,新增燃气供热能力5000万平方米,配套新改扩建门站三座,建设燃气管线80余公里。

  2014年,乌鲁木齐市优良天气达310天,全年空气优良率85%,在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的同时,彻底改变了我市以燃煤为主的供热能源方式。2015年1月,乌鲁木齐市“煤改气”工程被住建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乌鲁木齐荣获了2014年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今年68岁的市民李万芳大妈经常带着孙女来南湖广场遛弯。秋天的南湖广场阳光灿烂,碧云蓝天。“前几年我都不太喜欢出来遛弯,因为空气不好。你看现在南湖广场这边的空气多清新啊,蓝天白云,还有碧绿的湖水,环境是越来越美了,让人感觉太舒心了。” 李万芳大妈笑着说。


  如今乌鲁木齐的蓝天白云。(拍摄于2015年9月21日)

  如今,站在红山山顶鸟瞰乌市,已不见过去烟雾笼罩的模样。现在的乌鲁木齐,天更蓝了,环境更优美了,老百姓的心更暖了。